發布時間:2022-03-21 00:00:00 來源:山東信聯土工材料
在不同的邊坡上制定物種配方應遵循的原則
(1)遵從植物生態習性,因地制宜植物的生態習性是指植物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,包括氣候生態條件、土壤生態條件、生物生態條件等。氣候生態條件(光照、濕度、溫度等)影響植物的生長繁殖,決定植物能否順利越冬、越夏;土壤生態條件(養分、肥力、結構、pH值、鹽分等)與植物的生長密切相關;生物生態條件關系著植物的生長發育。如果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的生態習性,植物生長就要受到阻礙甚至發生退化。因此,在選配植物時應綜合考慮環境條件,因地制宜合理種植。
(2)保持物種多樣性,建立自然群落結構目前,學術界就物種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設,如冗余種假設、零假設、特異反應假設、鉚釘假設等,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沒有完全一致的認識。多數生態學家認為,物種多樣性是群落穩定的一個重要尺度,物種多樣性指數高的群落,物種之間往往形成比較復雜的關系,植物鏈或植物網更加趨于復雜,當面對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或群落內部種群的波動時,群落有一個較強的反饋系統,可以緩沖干擾。當某一物種發生病蟲害時,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種,即病蟲害不易傳播。植物的自然群落結構是草、灌、喬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的復雜結構,物種多樣性指數高,在一般的情況下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強,即使群落中一種或幾種植物受到病蟲害的危害而死亡,其他植物也會填補其留下的空白。
(3)遵從生態位原則,優化植物配置基于物種多樣性的考慮,在利用植物進行邊坡防護時采用的植物種類較多,這就要求擬定一個合理的配方,因自然群落中的物種、種群不是偶然的組合,而是生態上的協調與組合。綠化植物的選配除了要考慮它們的生態習性外,實際上還取決于生態位的配置,這是生態防護工作關鍵的一步,它直接關系到系統生態功能的發揮和景觀價值的提高。因此,在選配植物時,應充分考慮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特征,從空間、時間和資源生態位上的分異來合理選配植物種類,使所選擇植物生態位盡量錯開,從而避免種間的直接競爭。
(4)遵從互惠共生的原理,協同植物之間的關系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,根系作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,不僅是重要的吸收和代謝器官,而且是重要的分泌器官。它一方面從生長介質中攝取養分和水分,另一方面也向生長介質中分泌離子和大量的有機物質。當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對另一些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利時,他們互惠共生,相互促進生長,如皂莢與七里香在一起生長時,互相都有促進作用;當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利時,就會影響其生長。群落中植物的分泌物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,在選配植物種時應高度重視。
(5)遵從固土護坡功能與美化環境兼顧原理,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、防止沖刷,兼有美化環境的功能。一般應選擇干旱、瘠薄、根系發達、覆蓋度好、易于成活、便于管理、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。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技術原則是采用以水土保持為主,兼具生態景觀效果邊坡防護要考慮對整個植被進行逐步恢復,應以林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模式配置,有利于固土護坡,防止水土流失,改善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,有利行車安全。以適應生態學理論為依據,尊重自然、正視自然、保護自然、恢復自然,兼顧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以達到四季常綠并可體現有當地特色的景觀效果;同時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堅持生物多樣性,多科屬結合,喬、灌、草結合,營建喬、灌、草結合的多樹種、多結構、多功能的復層生態景觀群落,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,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力,提高葉面積指數,整個綠化沿線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條變化和節奏感。但應在考慮氣候、土壤、立地類型的基礎上,優先選擇耐干旱、耐瘠薄、抗污染、觀賞性強的樹種及草坪地被植物,既能適應當地土地條件,又能滿足綠化的要求,達到功能、藝術、科學的統一。
相關推薦
上一篇:已經沒有了
下一篇:防滲土工布施工規程與搭接規范